煤炭價格走勢持續低迷
發布時間:2013-10-16 新聞來源:新華網
十月初,煤炭結束了迭迭不休的格局,迎來了爆發的新篇章,神華集團上調部分煤炭品種價格,部分動力煤每噸上調3元至5元,華北地區上調5元至10元。應身而起的中煤集團等幾家在北方港下水的煤炭企業也提高了煤炭價格,煤企不在互相拼殺,轉而同步提價,煤炭價格走勢似乎讓人看到了煤炭產業回暖的跡象。
國外行情---印度尼西亞煤炭產量持續增長。業內人士擔憂,煤炭市場供求平衡難以為繼,長此以往,供給過剩的危機勢必顯現。印尼能源和礦產資源部的統計數據顯示,該國去年煤炭產量為2.9億噸。預計今年將達2.97億噸,到2025年將增至4.5億噸。據稱,此舉是為了應對國內外燃煤發電增長的需要。印度尼西亞是僅次于澳大利亞的世界第2大煤炭出口國,隨著以亞洲地區為中心的燃煤發電的增加,其煤炭出口量也在大幅增長。2012年的煤炭出口量為2.15億噸,今年1月至5月的煤炭出口量即達1.637億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1%。日本進口的煤炭7成來自澳大利亞,2成來自印度尼西亞。
而目前的狀況已是供給過剩!根據煤炭生產企業與煤炭交易商所簽訂的合同情況看,煤炭價格走勢依然持續低迷,煤炭生產企業的收益將趨于惡化。
隨著《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發電企業上網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出臺,已有多家火電企業宣布下調上網電價。據統計,按照2012年全年火電發電量38137.51億度,以上網電價平均下調1.3分/度計算,上網電價下調后總計對全行業的利潤影響為近496億元。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今年火電企業利潤應能超過2000億,火電企業經營不會受到影響。
上游煤價上漲或承受壓力
由于煤價不斷下跌,電企收入大幅增長,此次上網電價下調,導致電企盈利利潤下降,而煤價受電價下調影響,仍然處于供過于求的煤炭行業處于難得的復蘇期,煤價上漲過程中或會遭到電企的抵制。在煤炭市場供大于求格局下,煤企與電企的博弈中煤企本就處于下風,當前煤價在冬儲拉動下剛有所回暖,上網電價下調,火電企業利益受損,很有可能將這部分損失轉移到上游煤企,壓制煤價的上漲,導致一些煤炭中間商退市。
從表面看,煤炭價格確實顯現了回升跡象。國內焦煤市場近期出現了普漲行情,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黑龍江、江蘇等主要焦煤產地重點企業價格均有30元/噸左右的漲幅。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的監測結果顯示,進入9月份以來,盡管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繼續維持下滑態勢,但呈現跌幅逐漸收窄走勢。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此前也表示,從對外發布的中國煤炭市場景氣指數看,7月份,煤炭市場需求偏移指數為-8,與6月份的-17相比上升了9個點,表明市場有所好轉。不過,上述煤炭價格的變動,并不意味著煤炭業已熬過了黃金十年后的首個寒冬,更不意味煤炭業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
從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最新一期(9月27日)的監測結果看,中國煤炭價格指數(全國綜合指數[1.78%])為157.8,比此前一周下跌0.2個基點。多個港口動力煤價格穩中略降。例如,秦皇島港5000大卡/千克動力煤以及天津港[-2.72% 資金 研報]除5800大卡/千克以外的各品質動力煤市場價格較上期均下跌5元/噸;京唐港5800大卡和4500大卡/千克動力煤價格分別下跌15元和5元/噸。
由此可見,煤炭價格走勢小幅回升,雖然能幫助部分陷入虧損的煤炭企業略松了一口氣,但這并不意味著煤炭產業已經熬過十年黃金期結束后的首個寒冬,煤炭產業面臨的市場供需總量寬松、結構性過剩的態勢并未發生根本改變,去產能、去庫存仍然是當前煤炭企業面臨的緊要任務。
在整個經濟低迷的行情下,煤炭價格走勢要徹底走出低迷期,并非易事。雖然有政策的拉動,煤炭企業不能光是在價格上做文章,還必須充分依靠市場機制,積極主動地按照市場規律辦事,科學合理地組織生產;同時,還要苦練內功、抓好管理、控制成本,學會在逆境中生存。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