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鋼廠將陷入關停潮
發布時間:2014-01-13 新聞來源:經濟觀察報
中國一些鋼廠的建設速度仍大于壓減產能的速度。數據顯示2013年產能比2012年還會再增加5000萬噸,只不過是增速下降了。而若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朱繼民的此前公布的數據,截止到2013年11月,中國在建和準備建設的鋼鐵產能大約還有9000萬噸,
柳鋼集團高層表示,化解過生產能政府能做的,是通過限制新上項目,化解一部分產能,同時需要提高環保方面的門檻。但他說,“目前各地采取的削減產能的做法約束力還不夠,企業以效益為最主要的目標,有些盈利的企業,雖然每噸鋼的利潤減少了,但仍然希望能夠增加產量來獲得增加效益;沒有效益的企業,可以獲得一些來自政府的補助。”
產能嚴重過剩成為我國鋼鐵行業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雖然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是必經之路。但是目前各地采取的一些做法,則走向了另外一個方向。
過去一刀切的政策淘汰已經證明是失敗的。再加上過去幾年間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造成了國內鋼鐵行業的無序擴張。這一輪化解過剩產能中,其實是具備很多市場淘汰的手段的,比如信貸政策、差別化電價和水價、環保門檻進一步提高等等,通過這些已經可以將那些資不抵債,陷入巨虧的企業破產倒閉。但是很多地方政府放棄了這一做法,選擇了急功近利的壓指標。
建立鋼鐵企業尤其是地方國有鋼鐵企業的破產倒閉機制,理應抓住有利時機,用市場的手段化解過剩產能。但遺憾的是,在中國鋼鐵行業順暢的破產倒閉機制建立起來之前,一場兇猛的關停大潮已經來臨。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