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只需8000萬?
發布時間:2013-10-21 新聞來源:一覽英才網
華菱鋼鐵集團董事長曹慧泉透露:行業內估計實際落后產能應超過了實際粗鋼產能的30%,而目前國內的粗鋼產量在10億噸左右,即落后產能超過了3億噸。按照這一說法,壓縮8000萬噸產能是否能夠有效地緩解過剩也變成了未知數。
而從往年的經驗來看,類似由政府來出臺的“行政干預式”產能調控手段回報的效果并不突出。
一覽鋼鐵英才網特邀的鋼鐵行業資深人士表示:這些年,政府部門在投資方向指引上一直把大型化裝備作為產業升級的重要標志,引導企業把轉爐、高爐越建越大,同時盲目的與發達國家比“板管比”。于是,大型企業爭相上板材生產線而放棄長材生產線,造成板材產能過剩程度遠遠高于長材。
實際上,在此前國家一直提倡的高端產能,其過剩的現象也開始愈發嚴重。數據表明2004年實施《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前,全國板卷軋機19套,2012年猛增到86套,產能利用率也由80%下降到59%,供需關系逆轉。
按照合理產能利用率80%計算,十大類鋼材品種中,只有鍍鋅板、板材和鋼筋達到合理產能利用率,其他鋼材產品產能處于過剩狀態,尤其是型材、中厚板、熱軋寬帶鋼等所謂高端產品產能利用率不足70%。
當然隨著這一政策的出臺,整個鋼鐵行業內將很有可能掀起一輪新的兼并重組潮。至于是否減少8000萬噸即可,讓我們拭目以待。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