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有關部門應提前防范合同煤死灰復燃
發布時間:2013-12-06 新聞來源:和訊財經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漲幅進一步擴大,受年底電煤合同談判影響,煤炭企業提價趨勢有望延續。本周三公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再度呈現連跳式上漲,比上一報告期上漲18元/噸,最新報收于594元/噸,已經逼近600元/噸整數關。受近期水泥價格連創新高、北方地區提前遭遇極端氣候等因素刺激,煤炭企業借勢提價,而真正讓其大幅提價的緣由,還在于為年底電煤合同談判爭取更多的話語權。
煤炭英才網專家認為,重點合同煤制度雖然已經被取消,煤炭市場化的進程表面看有所進展,但年底煤價上漲的態勢已經為“新合同煤”的產生奠定了一定基礎。若國家有關部門不從源頭上加以控制,以重大國企央企為首的煤炭集團恐再度人為增加“霸王條款”,采購數量、采購年限、交割方式、采購金額等指標會出現人為操控,這將破壞好不容易形成的競爭機制。因此,針對煤炭合同談判的監察工作應及早開展。
此輪動力煤價格上調并非企穩回暖的征兆,煤炭市場積壓的多重問題難以在短期內有效解決,海外進口煤數量減少、燃煤需求增多、中小煤企關停廠礦是支撐煤價回升的重要因素,而煤炭巨頭“惜售”、人為提價的行為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價格回升并沒有從根本上反映供求關系的有效調整,也無法加快產業鏈的整合升級,反而可能會進一步扭曲整個煤炭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由于國有煤炭巨頭在煤炭行業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其對產銷渠道、銷售價格的控制能力較強,率先加價并不會大幅惡化企業內部的煤炭產銷,只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下游產業的生存空間。
不可否認,煤炭市場化的改革之路非常艱難,其間涉及國家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國企、民企、下游企業等各方利益,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有可能導致整個產業鏈無法正常運轉。當下煤企的生存環境異常惡劣,如何幫助煤企轉型已經成為有關部門的重點工作,若國企趁火打劫、依靠自身力量打壓民企,則不公平競爭恐對煤炭產業造成致命打擊。國家有關部門還應及早出臺相關政策,杜絕“新合同煤”的出現已經迫在眉睫。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中國宏觀經濟在“十二五”期間仍將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維持電力、鋼鐵、建材和化工行業持續增長的良好勢頭,使煤炭產業鏈下游行業保持平穩增長,維持煤炭工業較高的景氣度。在各級政府積極推進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的大環境下,未來國內煤炭企業市場集中度將顯著提升,煤炭市場競爭格局也將得到根本改變。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