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氣應成為治理霧霾的有力推手
發布時間:2013-12-10 新聞來源:騰訊財經
盡管對于一些煤化工項目仍存在爭議,但肆虐全國霧霾正在讓這種爭議變得越來越沒有意義。
在6日結束的2013中國煤制氣技術與市場論壇上,與會專家指出,大氣污染防治方法有很多種,發展煤化工是最現實的選擇。這其中煤制天然氣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是實現減排目標的最佳選擇。
煤炭英才網專家建議,國家應在給予相關煤制氣項目路條的情況下,抓緊推進項目的審批和落地,力爭早日緩解中國日益緊張的天然氣供應。
據中國氣象局統計,今年以來,全國霧霾天數已達29.9天,為52年來之最。截至目前,我國已有25個省(區、市)不同程度地出現過霧霾天氣。環保部常聘環評專家彭應登表示,我國將進入霧霾高發期,假如城市化過程中不注意城市之間的相互影響,這種局面在中國至少還會持續10-20年。
截至目前,全國平均霧霾日數為4.7天,較常年同期偏多2.3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
今年9月10日,國務院公開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加大天然氣、煤制天然氣、煤層氣供應。制定煤制天然氣發展規劃,在滿足最嚴格的環保要求和保障水資源供應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氣產業化和規模化步伐。筆者認為,《行動計劃》透露出,煤制氣在我國能源布局中的地位得到了明顯提升。
大氣污染防治“國十條”為一直嚴控的煤制氣打開政策閘門。在經過多年示范試點之后,國務院為此制定煤制天然氣發展規劃,加快煤制天然氣產業化和規模化步伐。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發改委對煤制天然氣的項目審批加速。統計顯示,繼9月中旬有7個大型煤制天然氣項目獲得路條之后,國內最大的煤制氣項目——新疆準東煤制氣示范項目也獲得發改委批準,正式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據悉,今年以來,已經有將近20個煤制氣項目獲得“路條”。
內蒙、新疆等地多個煤制天然氣項目獲得發改委“路條”,為未來產業化、規模化鋪路,并與當地資源型經濟轉型的方向一致。
但業內最為擔憂的是,環保問題是否能落實,特別是廢水和煤渣的處理問題,及水資源的保護問題。其次則是,天然氣外輸管道配置及經濟性問題。因此,在支持發展煤制氣的同時,必須執行最嚴格的環保政策和水資源保護。
在霧霾治理保衛戰中,天然氣的戰略地位越發重要,低迷的煤炭形勢更為煤制天然氣發展提供機遇。
在霧霾肆虐、天然氣供需矛盾愈加突出的背景下,我國對煤制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開發顯得更加迫切。目前,煤制氣示范項目運行良好,產品品質、穩定性、供應能力等各項指標均表現正常,這為發改委加大項目審批力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制約煤制氣發展的重要因素——輸送管道,也伴隨著新疆煤制天然氣輸送管道的建設逐漸化解。綜合以上因素,在國家政策加碼力推的情況下,未來三年我國將迎來煤制氣項集中爆發期。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天然氣快速發展,連續10年消費量保持兩位數增長。據預測,至2015年中國天然氣表觀需求量將達到2600億方。其中進口依存度預計達40%。天然氣的穩定供應已成為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問題之一。隨著一系列國家政策及煤化工產業規劃的出臺,煤制天然氣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通道。利用中國豐富的煤炭資源來發展煤制天然氣,將進一步降低對進口天然氣的需求,保障國家能源的安全與天然氣穩定的供應。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