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比南方人少活5年半 居然是煤炭供暖問題引起的
發布時間:2013-07-10 新聞來源:一覽煤炭英才網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8日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就引起中國人、特別是北方人的關注。這份研究是由來自美國、中國和以色列的學者共同完成的。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這份研究污染對健康影響的報告,既不是環境學家的推論,也不是醫學專家的研究,而是出自四個經濟學專家之手。
這份報告顯示,近幾十年來,中國北方人的人均壽命比南方人至少少5.5年,罪魁禍首恰恰就是北方燃煤供暖引起的嚴重的空氣污染。不過,陳玉宇教授表示,過度的恐慌和不安沒有必要。
燃煤產生污染,污染影響健康,邏輯的推斷似乎人盡皆知。但將危害量化,結果卻仍舊讓人感到震驚。這并不是人們第一次將目光聚焦在供暖污染的話題上。從2010年起,就不斷有代表提案,將集中供暖擴大到秦嶺淮河以南。隨后也有大批網友表示了支持。但除了燃煤供應的缺口,隨供熱面積擴大而加重的空氣污染,是反對者的主要理由。
陳玉宇:我們利用了中國很特殊的一個政策,就是淮河北邊的地區有冬季的集體供暖,你會發現中國各個城市的污染水平會從南到北很連續的很平滑的變化,其他的很多經濟變量在從南到北的連續變化當中在淮河這個地方都沒有跳躍,可是污染水平有跳躍,人們健康水平的穿過淮河也有跳躍,根據這樣的跳躍我們把它歸結為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得到了一些令人很震驚的結論。
由于這份報告的基礎數據是采自1980-2000年,缺乏近年來PM2.5的污染數據。因此,專家們也透露說,或許情況比壽命縮短5.5年還要嚴重。而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呼吸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也表示,與八九十年代的大顆粒物相比,如今PM2.5的微細懸浮物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更加嚴重的傷害。
中國人口居住相對比較集中,更適合發展一些相對比較集中的,引用規模的分布式能源,來解決居民的采暖問題,天然氣是更有效的,這樣能源利用率就會變成的非常高。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陳玉宇教授就是這份報告的作者之一,他告訴中國之聲,這個結論是他們根據20年的數據得出的。
報告的另一位作者、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宏彬教授表示,這項研究首次把中國實際污染與中國百姓的實際健康和預期壽命兩項數據聯系了起來:
李宏彬:第一我們第一次研究在嚴重污染情況下對健康的影響,第二我們是研究長期的置于一個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一個環境中對人健康的影響,第三我們文章非常重要的一個貢獻,就是證明了污染對健康是有因果影響的,我們有方法就像一個自然的實驗。雖然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小平看來,報告將居民壽命單純與燃煤供暖相聯系的做法有待推敲,但將供暖能源的煤改氣,無疑是好的發展方向。
除了北京,今年二季度以來,西安拆除燃煤鍋爐194臺;蘭州拆除172臺;新疆烏魯木齊將“煤改氣”作為建設“美麗新疆”的重中之重;西藏數十處供熱站也在積極進行燃氣鍋爐改造。
陳玉宇:我認為作為個體不需要過分對我們的研究結論有所恐慌或者不安,但是要引起極大的警惕,因為人個體上是有差異的,污染的環境有些個人他仍然可以很健康,也會活得很長,我更希望中國這么多的公眾能夠關心空氣污染的事情,能夠跟政府和民間形成共識,采取有效的辦法降低空氣污染水平。享受著冬日家中的溫暖,卻不知不覺的搭上了健康。“少活五年半”的推斷就好像溫水煮煮青蛙的警告,令不少人不安起來。
以北京為例,防治燃煤的工作已連續開展14年,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供暖系統的煤改清潔能源,也就是咱們平常說的,煤改電和煤改氣。
事實上,即使是在北方,燃煤供暖的方式也正在逐漸被替代。到了今年年底,北京市就將基本實現核心城區無燃煤的目標。相比之下,確實北方的重化工業更多,燒煤燒得更多一些,這是造成問題的根本原因。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