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稀土開采走“綠色發展”之路
發布時間:2013-06-26 新聞來源:一覽稀土英才網
礦山開采極易破壞生態,造成水土流失環境污染。而中鋁廣西有色崇左稀土開發有限公司的稀土礦山,無論是已開采的,還是正在開采的,都披著蔥郁綠裝。
稀土由鈰、鏑、鉺等17種金屬元素組成,在國防、科研領域的使用范圍非常廣泛,被稱為工業的“維生素”。用稀土超導材料制作的元件,具有神奇的特性,可使計算機速度提高100倍,耗電減少90%。稀土對成百上千種高技術應用至關重要,包括電子器件、綠色能源和軍事技術。隨著高新技術產業對稀土產品和材料的需求迅猛增長,稀土應用產品前景廣闊。
離子型稀土的開采,對地表生態環境產生很大影響。如何采取不破壞地表地形地貌的開采工藝,考驗著開采企業的智慧和技術。“我們改進了開采工藝,采取改良的原地浸出法,避免了地表的破壞,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該公司總經理闕江陽說。
明媚春光下,崇左市江州區太平鎮六湯礦區綠意盎然。山還是那座山,樹還是那些樹,除了林間一條條規律分布的白色塑料管,很難讓人想到這里是稀土礦工作面。
去年10月10日,總投資約16億元的中鋁廣西有色崇左稀土高新產業園項目啟動,首期工程產值將達50億元。而六湯作為核心礦區,承擔著園區原材料供應的重任,產能要和分離廠5500噸/年配套,這就要求必須走循環經濟之路。
闕江陽介紹,六湯礦區采用的是原地浸析采礦工藝。工作面打孔,滴入浸礦液,稀土礦物質滲透到巖石底板,通過巷道和塑料管道封閉收集,集中提煉,剩下的清液配上浸礦液再次循環。由以前的“漫山遍野”開挖變成清潔開采,不開挖山體,基本不破壞地形地貌和植被,使礦區資源利用率大為提高。這種方法不存在礦區復墾問題,設備一撤,農民就可以種樹和甘蔗了。
為了履行社會責任,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中鋁廣西有色崇左稀土公司提出了“科學清潔生產,建設美麗礦山”的方針。一方面,采用環保的原山開采方式,并且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原山開采的技術工藝,確保在開采過程中維持礦山原有的生態功能和耕地原貌;另一方面,對于之前其他開采企業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承擔起生態恢復的環保責任,采用“平地增肥復墾重建耕地,坡地植草種樹恢復生態,沿山引流排洪保持水土”的思路,極大改變了原采區的生態功能。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